火花来自硅片的微观世界,决断来自投资者的宏观视角。投资理念不是跟风,而是以长期价值+情景化风险控制为核心:选择具有技术门槛与客户黏性的公司,同时预设最坏情形的退出线。
操作技能强调流程化:1) 主题筛选(产业链上下游、替代技术);2) 基本面与技术面结合(营收、毛利率、成交量);3) 风险量化(市场集中度、产能地缘风险);4) 分批建仓与仓位管理;5) 常态复盘与止损止盈规则。
利润平衡来自资产配置:主线仓位控在总资产的5%~15%,剩余用以对冲与现金机会;利用期权或跨品种对冲高波动事件。市场动态显示云端训练与边缘推理双轮驱动,IDC(2023)预测AI芯片年复合增长率超25%[IDC 2023],McKinsey指出AI将显著拉高半导体长期需求[McKinsey 2021]。
行业风险评估(以AI芯片为例):1) 技术替代与快速迭代导致估值回撤;2) 供应链集中(代工在台积电等少数厂商)带来地缘政治与产能风险(2020-2022年GPU短缺为例);3) 法规与隐私审查影响市场接受度;4) 能耗与成本上升压缩利润(见IEEE与Nature Electronics相关研究[IEEE 2022][Nature Electron 2021])。
应对策略:建立情景化模型(最好/中性/最差),对核心标的进行信用与产能尽职调查,分散供应链暴露;使用期权做事件对冲,设置动态止损并按季度再平衡;关注权威研究与产业报告,结合ESG与能效指标筛选品种。
具体操作建议:每次研究得出核心假设后,按3-5步建仓法分批进入;若行业不利变动出现,触发预设止损并用期权减少回撤;保持现金弹药以逢低吸纳行业龙头。
参考文献:IDC(2023),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(2021),IEEE Transactions/Nature Electronics相关论文(2021-2022)。
你认为AI芯片行业最大的隐忧是什么?你会如何在个人组合中对冲这类风险?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与经验。